来源:东北旅游网 时间:2023-03-19 00:48:02 作者:东北旅游网
阳春三月,进入宜兴阳羡生态旅游度假区,一路走来,周围竹林、茶田环绕,山水如画,移步皆景。
“我们将凝聚深度融合‘精气神’,进一步优化区镇一体化发展,最大程度激发发展活力、提升工作效率,打造更加集中高效的主体功能区。”宜兴市委常委、阳羡生态旅游度假区党工委书记任飞表示,度假区将坚定不移、持续深入推进改革,着力打造责权清晰、高效顺畅、凝心聚力的一体化格局,快速掀起宜南山区新一轮发展热潮。
吹响生态旅游集结号,宜南山区爆棚“一体化效应”
投资130亿元的窑湖小镇项目已完成投资71.76亿元,目前“三中心三酒店”进入全面装修阶段,整体项目预计10月份投运;
总投资80亿元的阳羡溪山项目已完成投资61.42亿元,目前一期二期三期养生养老组团完成交付,体育健身中心、雅达剧院、雅达医院等配套设施建成投用,四期工程已开始主体施工;
总投资85亿元的蓝城太华天谷康养小镇项目已完成投资14.42亿元,今年计划投资2亿元。一期太阳季度假乐园·宜兴书院酒店已正式营业;
目前,度假区旅游业、服务业亿元以上在建项目12个,总投资347.98亿元。这是度假区资源融合后的“一体化爆棚效应”。去年2月,度假区阵容再扩大:西渚、太华两镇融入区镇一体化发展,掀起了园区改革发展新篇章。
机制体制的调整,不仅重组、整合了各类行政和社会资源,也优化了生态资源,让当地迈开脚步吃“生态饭”。“每到春天,茶山上新茶萌发,将整个山坡染成翠绿,一片生机勃发的景象。你绝对想不到,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煤炭和化工曾是这里的支柱产业。”度假区经发局局长蒋伯骏说,“‘一黑一白’两大产业给这里的生态环境带来巨大的破坏。我们痛定思痛,逐步开始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寻找新的发展方向。”因为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产业成为必然选择,度假区从此探索出了一条不平凡的生态经济发展之路。
生态旅游实现新跨越,是度假区发展的主责主业。一是打造特色亮点。进一步深挖“旅居”内涵,做靓“东坡”“梁祝”等文化品牌,使度假区旅居的品牌更立体、更深入人心。积极适应旅游消费新变化,针对减压、亲子、康养等消费需求,提供多样化、菜单式的旅游线路。以雅达阳羡溪山为基础,扶持发展夜游项目,加快实现由“一日游、过境游”向“多日游、目的地游”转变。二是创新宣传营销。高质量举办阳羡过大年、新茶开采节、金秋灯会、梁祝爱情文化节、茶禅文化艺术节等旅游节庆活动,延续放大活动溢出效应;积极承办国家级体育赛事,进一步造势引流,提高度假区知名度和影响力。与哔哩哔哩、小红书等时尚平台和腾讯视频、爱奇艺等新型媒体合作,将“阳羡”品牌全方位、多角度深度植入,实现立体化、现代化、品质化营销。三是提高管理水平。以“综合式治理”为抓手,建立与一体化改革发展相适应的旅游治理机制,出台《阳羡美宿评定与管理办法》,规范民宿经营管理,引导市场主体提质做优。筹建成立度假区酒店民宿联席会议制度,sexyshoesandthings.com,加强宣传推广、市场营销和行业自律管理。
作为汇聚宜南山区旅游资源的“集大成者”,度假区如何借势发力,打造宜兴旅游发展先行军、长三角全域旅游发展的示范和标杆?任飞说:“度假区将重点塑造旅游业态‘精品质’,全面整合文旅资源、提升全域环境、提档服务配套、创新营销模式,努力创造高品质环境、实现高效能治理,在国家级度假区考核中不断争先进位。”
打造产业转型示范区,“三足鼎立”刷新“靠山吃山”
产业是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支撑。优化产业结构,努力构筑生态文化旅游业、先进制造业、科技创新产业“三足鼎立”的产业发展新格局,是度假区改变“靠山吃山”传统理念,打造产业转型示范区的首要任务。
自度假区实行一体化运行后,产业发展迈出了新步伐。“公司以前是传统的亚麻织造企业,近年来,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成本增加,我们紧紧抓住亚麻需求爆炸式增长的机会,将公司的产业链延伸,将混纺为主的产品调整为以纯亚麻为主的产品,替代进口,大大提升了公司在业内的竞争力。”宜兴新东茂纺织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在度假区,“新东茂”这样不断升级产业结构的企业还有很多。目前,度假区正着力在重点领域求突破、在关键环节下功夫,持续开展“散乱污”整治,倒逼低效用地企业加快退出。以钢机钢构、光电光伏、机械耐材、竹木板材为基础,推动传统工业“智改、数转、绿提”,向“调高、调优、调绿”方向转型。在新兴产业扶持培育方面,充分发挥度假区优质生态资源及良好人文积淀,积极布局引育生命健康、智能制造、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引进发展研发设计、总部经济等生产性服务业,进一步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