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东北旅游网 时间:2022-01-18 12:58:33 作者:东北旅游网
甘井子区双创基地。照片除署名外由甘井子区委宣传部提供
中国一重大连核电石化公司承制完工的国内最大的SD专利环氧乙烷反应器。 周久珺 摄
豪森公司生产的超重型20缸发动机柔性装配线。
大连润生康泰医学检验实验室有限公司技术创新中心。
记者 杨丽娟
核心提示
新增高新技术企业66家,备案科技型中小企业284家,入选省瞪羚企业2家、省雏鹰企业13家;发明专利授权量159件,3家企业获省专利奖……年终盘点,大连市甘井子区的创新家底愈加丰厚。
豪森股份荣膺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中汇达仪器、大特气体入列国家“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连城数控成功在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5G+工业互联网”助力数十家企业数字化转型……放眼看去,创新驱动发展的勃勃生机和巨大潜力在甘井子区处处显现。
奏响最强音,扬帆新征程。“十四五”开局之年,作为全国创新百强区的甘井子区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聚焦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加快培育创新主体,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构建良好创新生态,在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区域创新高地、建设活力城区的路上加速前行。
发挥创新实力 提升产业链水平
大连天晟通用机械有限公司主营合成橡胶后处理干燥工艺和设备研发、制造及销售与服务。以前客户设备出现问题,平均处理时长20小时左右;疑难问题甚至需要5天以上。随着市场不断拓展,不仅企业售后服务差旅多、成本高,而且由于问题不能及时有效解决,客户满意度也开始下滑。
如今,企业这些痛点问题通过“5G+工业互联网”得到很好解决。他们采用基于华为云的设备售后服务管理系统以及AR协同服务解决方案,一线技师通过佩戴AR眼镜,将眼前画面即时共享给后台,厂商专家足不出户就能身临其境了解作业现场问题,及时做出诊断,部分问题直接就可以指导现场技师解决,问题解决时间平均缩短15%至20%,处理效率提升30%左右,受到客户好评。
实体经济是甘井子区特色和优势所在。落实省委、市委改造升级 “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专项行动计划,结合本区产业规划和发展实际,甘井子区聚焦创新赋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大力实施产业链创新再提升工程。
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出台《甘井子区“3+3+X”产业链工作方案》,进一步丰富甘井子“3+3+X”产业体系的内涵外延,先进制造业重点聚焦高端装备、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产业,现代服务业主要聚焦科技服务、商贸物流与文创旅游等领域,充分挖掘数字经济、节能环保、纺织服装等X个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潜力,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努力营造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打造国内领先、国内一流的先进制造业和具有国际化水准的现代服务业为主的多个产业集群。
做好产业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甘井子区成立工作专班,统筹推动全区“老”“原”“新”创新发展。一重核电石化、中远海运重工等9个 “老字号”项目以及美罗药业、圣力来监测技术2个 “新字号”项目先后成为全省第一批工业投资项目,截至目前,已累计完成投资2.6 亿元。其中,大连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的FPSO(浮式生产储油卸油装置)改装配套项目总投资2.32亿元(含技术研发),主要为公司的大型船舶修理改装、FPSO海工改装等产品提供生产配套和支持服务,计划2022年1月配套项目陆续投产,2022年预期产值2000万元。
今年,甘井子区先后有大连天晟通用机械有限公司入选国家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第一批“5G+工业互联网”典型示范名单;大连三仪动物药品有限公司等17家企业获得2021年辽宁省“专精特新”称号; 大连圣力来监测技术有限公司被认定为辽宁省第一批重点培育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华日机械模型、开元管道等7家企业入选辽宁省2021年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
推进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甘井子区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专项资金立项31个项目, 兑现专项资金2643万元。分别为企业提供经营管理升级解决方案、数字化生产管理解决方案、工业物联网解决方案、售后服务管理体系解决方案、AR协同解决方案、智能质检解决方案、区块链解决方案,多数企业已有显著成效。瑞驰集团通过“ERP+MES+IOT”信息化升级,实现产品交付周期缩短60%,人工效率提升30%,产品生产成本降低5%;林德公司通过“5G+云+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产品智能质检,质检管控能力提升50%,缺陷及质量问题降低50%,节省人力消耗70%。